2020年5月21日 星期四

之前官方發布了一份年度親情白皮書,通過對千餘子女調查的結果顯示:有52%的人要么沒添父母為好友,要么曾有過將父母屏蔽

隨著社交軟件的普及,視頻語音的興起,許多父母也變成了朋友圈的中堅力量,或分享人生箴言,或分享時事新聞,也活躍在家庭親戚圈子裡,也有部分父母是為了關心孩子的一舉一動,身心現狀。
多數人朋友圈有很多個分組,父母親戚一組,同學一組,校友一組,老師一組,不相干的一些人也有一組,純網友關係也是一組,還有一些類別的交織分配也都形成了一組又一組。為什麼呢?一方面為了方便區分找人,一方面就是為了髮圈可以選擇性的屏蔽。

之前官方發布了一份年度親情白皮書,通過對千餘子女調查的結果顯示:有52%的人要么沒添父母為好友,要么曾有過將父母屏蔽、不讓父母看到自己微信朋友圈內容的舉動。
那麼,我們就來說幾個案例,為什麼孩子會選擇屏蔽父母,不讓其看生活動態?
獨自在外打拼的24歲女生趙某某搬進了自己的新租的房子,卻在某一天晚歸的時候發現門口有未留名的表白信,信中表示已經關注了她很多天了,希望得到回應...“背後發冷”,這位女生髮了這條朋友圈,屏蔽了自己的父母。原因是她認為讓他們看見只會徒增擔心和憂慮,“我希望讓他們覺得一個人離家很遠,也能過得很好。”
璐璐在充滿朝氣的互聯網公司任職,她總是會把與朋友聚會、活動時拍的合影屏蔽父母。原因是她25了還沒有對象,父母總是不放過任何讓她發展對象的機會。
21歲的倩倩早早就輟學工作了,在流水線的工廠上班,一站就是一整天。因為害怕父母會心疼,不願父母看到自己生活上的另一面。在不少人的心裡,“不願讓家人擔心”是把父母屏蔽在朋友圈之外的一個心酸而溫暖的理由。
程某是一個學生,17歲。學習成績名列前茅,是老師重點培育的對象。但他興趣廣泛,熱愛音樂,喜歡影視,也是遊戲領域的忠實玩家。但是所有關於興趣上的他都會隱藏,因為媽媽說那是不務正業。
所有孩子的理由都不一樣,但是他們都有一致的行為,不願意讓父母知道他們的另一面。
父母和子女的關係,許多人喜歡比喻成負債,但不是這樣的。父母和子女應該是合作關係,孩子小的時候,父母遷就孩子,孩子體諒父母。孩子長大了,就是子女照顧父母,父母理解子女。雙方的角色經歷著呵護者或被呵護者的轉換。

在這個過程中溝通就顯得尤為重要。如何通過有效的溝通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1.學會傾聽。
通常青少年是最難和父母坐下來好好溝通的,他們會覺得很彆扭。所以這就要求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他充滿好奇願意訴說的時候,學會做一個耐心的聽眾,形成一個好的溝通環境和習慣。自然而然的,他才會認為溝通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遇到困難的時候才會願意跟你交流。
2.平行交談
父母更多的時候總是會規矩嚴肅的面對面談話,而不是閒聊。只有常常像朋友一樣閒聊,孩子才能輕鬆的和你交流,並敞開心扉。
3.孩子遭遇挫折不要直接干預,或打罵批評
在孩子犯錯的時候,要引導他認識到事情的輕重,協助他去檢討,讓他自發的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4.給予足夠的空間,並尊重他的隱私
當代的青少年接觸的事物多,心智更加成熟,他們需要自己的空間,有自己的小伙伴和感興趣的東西。父母只需要經常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不要過度控制干預,可以在必要的時候給予建議,提供選擇,幫助認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