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0日 星期三

“電影裡的太極拳當然不都是真的,別的不說,陳家溝本來就不是一個溝啊!”北京順義格拉斯小鎮生活館,王占海攤開雙手神情嚴肅地解釋著。

撰文/徐思佳
編輯/王麗梅
30秒被KO三次,倒地數分鐘昏迷不起……
一場戲劇性的比賽,讓69歲的“太極大師”馬保國徹底火了,甚至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笑料。事件發生後,很多人將矛頭指向了河南的陳家溝,這個太極最為發達的地方。
馬保國與陳家溝有何联系?當今武林中的太極到底變成了何種模樣?騰訊記者實地探訪了太極發源地陳家溝。
那裡的老人們愛回憶當年:一邊乾著農活,奔著生計;另一邊,練練拳腳,似乎也不為啥。如今,“日子不一樣了,天天都活在景區裡”。以前能打最重要,現在,市場是王道。
設計/王燁
01.建造桃花源
“電影裡的太極拳當然不都是真的,別的不說,陳家溝本來就不是一個溝啊!”北京順義格拉斯小鎮生活館,王占海攤開雙手神情嚴肅地解釋著。
曾有人問王西安,他跟他兩個兒子誰的太極造詣更高。他說,自己雖然武功好,但文化水平不高,走過很多彎路,他的兩個兒子在他的教導下沒有走彎路,十幾歲就打遍天下無敵手。
“大王(王西安的長子王占海)現在最有名了,他和馬雲一塊練拳,跟李連杰開公司。沒人不知道他!”河南溫縣,城東外五公里的青風嶺上,出租車司機指了指窗外一方古樸的小院,圍牆上幾個大字孔武有力“王戰軍太極拳學校”。過去,村民會說,二王(王戰軍)功夫更硬,現在他們都覺得大王(王占海)的本事更大。
流淌著太極血脈的陳家溝
我和村民閒聊起當今陳家溝誰的功夫最好,村民說:“沒名氣的不一定沒功夫,名氣大的,不一定功夫就行。現在都是商業時代了,也得會宣傳自己。外面人都在封自己'掌門人',到處都是'大師',在陳家溝,陳氏歷代先祖沒有一個稱自己'掌門人'的,族譜裡也不評那個!”
告別了冷兵器時代,現代太極生命力的強化需要依靠的,還是商業的力量。
如今,通往陳家溝新村的主幹路已經鋪上了石板路,村口矗立著石塊壘砌而成的石門。門外,隔著長長的圍欄,不允許機動車來往。村子的沿街兩側,鱗次櫛比的商舖掛著統一設計的門匾,醫館、飯店、酒莊、武館、服裝店,幾乎所有門店都和太極有關。
在地圖導航上,這個平凡的村莊有著另外的一個名字——陳家溝太極拳文化旅遊區。這幾天,關於太極的話題被大家炒得火熱,陳家溝成了漩渦中心的風暴眼,看似平靜卻又暗潮湧動。
步行商業街上的遊客不多,店舖的老闆大都搬出凳子坐在門口,有一搭沒一搭的嘮著,比起南方那些有名的古鎮,陳家溝景區多少顯得冷清。旅遊區的外圍,兩排建築物的四周還架著等高的腳手架,綠色的安全網在風中搖曳。路過的村民說,將來還要擴建遊客服務中心和商業街。
陳家溝旅遊區主打太極文化,就連酒店的床單上都繡著大大的八卦,酒店大廳的電視上循環播放著陳氏太極老架套路的光碟,每天早上七點,酒店還會安排所有工作人員操練太極拳。但陳氏的老人說,這些人不都是從小練太極的,有的也只學了不長時間。
陳家溝景點楊露禪學拳處
從2004年,溫縣政府開發陳家溝景區以來,前後也有十幾年了。如今,陳家溝還有個別景點沒有建成,我們探訪的那天,主要景點楊露禪學拳處還在翻修,正在施工的工人說,這裡正在建的就是楊露禪武館,楊露禪學拳處的大門還沒有修好,參觀的話需要鑽過相鄰的牆洞,裡面有楊露禪舊居、塑像、紀念碑。
旅遊區的核心景點就是太極拳祖祠,也是唯一需要收費的,票價40元。陳家溝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陳立法說:“最早,這個祖祠是我們陳家溝陳姓氏族的祖祠,1995年開始破土動工,到了1998年才修成。修修停停,用了長達四年的時間才完工。因為沒有錢,村民們就各家各戶集資,誰家的拳好、有名氣,在外邊可以教拳賺錢,回來就可以給家裡的老輩列一個碑。 ”2004年,為了興建景區溫縣回收了祖祠,又追加投資了3300萬重新翻建。
“過去,我趕早去挑三擔水,回來抓緊練幾遍拳,然後再去地里幹活;晚上就在自家院子裡,黑燈瞎火(村里還沒通電),藉著夜色一遍遍練拳。現在,日子不一樣了,天天都活在景區裡。”71歲的陳立法說。
02.搶奪源頭
通往陳家溝的主路上,掛著棕紅色的路標,兩排大字寫著:“中國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因為這個頭銜,陳家溝從一個普通的農村變成了投資數十億元的旅遊文化區。為了這個頭銜,數代陳家溝人和外界爭辯了幾十年。

2007年,中國武協、中國民協經過長時間考察論證,終於命名河南省溫縣為“中國武術太極拳發源地”。沒想到,就在一切塵埃落定的十年之後,陳家溝再次落入了漩渦之中。
“國家有考證,太極拳就是源於陳家溝,創始人是陳王廷!這是不容爭辯的事實。”陳氏第十七世太極宗師陳省三的長孫,陳立法坐在自家“立法拳社”的院裡,對著鏡頭鏗鏘有力地說道。
1931年,武術史學家唐豪到陳家溝調查走訪,陳立法的爺爺陳省三為其領路陪伴,並提供了很多珍貴的史料,根據陳氏家譜、拳譜以及陳王廷遺詩考證,唐豪最終斷定太極拳為陳王廷所創。幾十年後,身為陳家溝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的陳立法延續了爺爺的腳步,也成了太極拳歷史的見證者。每次太極遇到爭議,陳立法的小院都會聚集起各路媒體來。
“這個院兒上了好幾次電視了,全國人民都知道我們家長什麼樣了。”陳立法記得,陳家溝上一次湧來這麼多媒體還是在六年前。
陳家溝村口
2014年7月,文化部公示了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推薦項目名單,福建邵武申請的“張三豐太極拳”位列其中。這引發了陳氏太極後人的集體不滿,四大金剛輪番在村里召開發布會抗議。最早提出質疑的陳正雷還向相關部門遞交了書面資料,7月25日,兩封分別以河南省太極拳協會和溫縣政府部門名義的“問題匯報”郵寄至文化部和國家非遺保護中心。
在陳家溝後人的堅定抗議之下,相關部門開始就“張三豐太極拳”等部分項目向有關專家學者進行諮詢,並將社會反饋的意見和諮詢結果提供給專家委員會復議時參考。2014年12月5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及擴展項目名錄正式公佈,“張三豐太極拳”最終落選。
一提起太極拳的源頭,陳立法的語氣便嚴肅了起來,語速也越來越快,他想不通,為什麼從爺爺陳省三那輩就斷定的事實,到現在,自己都71歲了,還是會不斷被人問起這個話題。“我們只想記載下陳家溝前人的功績,但現在這個時代,可能真實的歷史永遠也還原不了了。”陳立法無奈地搖頭。
陳立法看不懂的,卻被陳氏太極“四大金剛”王西安的長子王占海一語道破,“各地爭奪的不只是頭銜和歷史,還有背後的市場。”2017年3月1日,策劃已久的福建省邵武市太極文化博覽園項目正式開工,佔地面積達7.41萬平方米,綠地面積2.83萬平方米,總投資5000萬元。
03.太極,踱在失傳邊緣
“四大金剛誰最厲害?陳氏傳人誰的功夫最好?”把這樣的問題拋給陳家溝人的時候,上了年紀的人都說不分伯仲。
陳家溝人互相會比武、切磋,但都不計勝負,也沒有排行這一說,“四大金剛啊,都是外人說的!只是陳照丕為了不想讓功夫失傳,選了幾個孩子重點培養,要沒有他們功夫可能就失傳了。”
1943年,溫縣遭受了嚴重的自然災害,糧食顆粒無收,日寇還不斷地騷擾搶掠,無可奈何的陳家溝人只好外出逃荒。那幾年,逃荒成了陳家溝人惟一的出路。據老人們回憶,當年陳家溝有4000餘口人,單是逃往西安的就有800多人。村里只剩下一些老人,僅僅幾年工夫,會拳的人日漸生疏,不會拳的人沒有機會學拳,太極拳面臨失傳的危險。
解放後,外出逃荒的陳家溝人陸續回到了家鄉,但在回來的人中幾乎沒有人會太極拳。當時,陳家溝已經沒有幾個人知道太極拳了。1958年,將要泯然眾人的陳家溝迎來轉折,陳氏太極第十代傳人陳照丕為了傳拳,提前退休回到了村里。據陳正雷回憶,“陳照丕的態度非常堅決,不給錢也要走,不能讓太極拳在陳家溝斷了。他退休工資才拿16塊錢。”
河南省陳氏太極拳協會成立時的留影
1893年出生的陳照丕,自小跟父親陳登科、叔祖陳延熙、三叔陳發科練拳。1938年南京淪陷時,陳照丕在地方抗日武裝範庭蘭的部隊裡教大刀。《溫縣志》記載:平時,陳照丕教戰士們武術,訓練戰士們的近戰本領,尤其是大刀用法。作戰時,陳照丕親率敢死隊出生入死…
同時期從武漢避難回村的還有陳氏太極第九代傳人陳克忠,武功一流練得還是小架,但是由於成分不好,不敢出來教這種涉嫌“四舊”的太極拳。在陳照丕的呼籲下,“四大金剛”陳小旺、陳正雷、王西安、朱天才開始跟他學拳。陳照丕教大架,陳克忠教小架。
陳氏太極重點人物關係圖
好景不長,1966年,陳克忠因為富農的成份屢遭批鬥,又因為教拳罪加一等。最終,剛剛58歲的陳克忠因為教太極拳死於這場政治運動中。同時期教練大架的陳照丕也被批鬥,生性耿直的陳照丕因受不了侮辱和折磨跳井自殺,受傷後被家人抬回去養傷,剛剛熱起的太極拳又冷了下來。
王占海回憶,到了70年代的中期,陳家溝太極拳形勢低落,當時他的父親王西安在村里任職大隊黨支部副書記。他提議,將練拳與工分掛鉤,所有民兵要到大隊部院內集中練拳,來者記工分,不來者扣工分。村里人為了掙工分,這才撿起了太極拳,後來才有了“喝了陳溝水,就能翹翹腿”的說法。
04.速成的拜師,批發的傳人,自封的掌門
那麼,馬保國到底與陳家溝有沒有關係呢?
幾年前,有網友在社交平台上問了這樣一個問題:馬保國這樣“嘚瑟”,他拜的師父都不管嗎?馬保國轉發回答了——他的四位師父都已仙逝,最後一個離去的尚濟師父在2016年6月逝世。
馬保國的功夫都是跟誰學的呢?他自述自己有四個師父——他的爸爸馬德峰,武術譜系上並無記載,但在馬保國的描述中,“父親22歲參軍,曾背起受傷的團長靠輕功一口氣跑了十餘里,遠遠甩開了日本鬼子。停下後,才發現自己下巴內也有一塊彈片。他多次與敵進行肉搏戰,從未受傷,常受命夜間單人深入敵占區,執行偵查或破襲任務,靠的一是驚人的膽氣,二是高超的武功。”
馬保國父親馬德峰是他的第一任師傅
從7歲開始馬保國練功的時間安排都是——早上5點起床先練會功,然後去趕早自習,到夜裡睡覺前,再練個把小時。從這個強度來看,基本和業餘愛好者的鍛煉時長一致。
馬保國第二位師父是中國形意拳大師尚濟,他遇到尚濟是在1982年9月,當時馬保國30歲,而尚濟已經61歲。當時,馬保國到西安上大學,“我隨恩師主要學習形意拳的五行拳和十二形。每日早上五點半準時起床,先練功,再背英語和俄語。夜裡11點多入睡前,先練功,再洗漱。白天上課,精力充沛,從未覺得累。”看描述,似乎更像是大學生武術社團的節奏。
馬保國向師父尚濟學拳
畢業工作後,馬保國離開了西安也便不再跟隨尚濟學拳,他曾表示,“我和尚濟師父只學了形意拳,而未能向恩師學習八卦和太極。”
第三位師父郭升海。而在搜索引擎上檢索郭升海,除了“馬保國師父”之外查不到任何公開信息,具體武術地位無從考究。
馬保國認識他時,自稱“郭大俠”的他明碼標價“1小時的1對1教學,收費40元”。馬保國自述,他考慮到“黃金有價,功夫無價”,還是果斷決定拜師學藝。一直到1990年秋,馬保國在工作期間找機會多到鄭州出差,跟“郭大俠”多學一點。其中一次出差去學拳,“郭大俠”大約用了十分鐘時間,就教會了馬保國祖傳的點穴秘訣,並收了他800元的學費。
1990年秋,因一些誤會郭大俠被抓入獄。馬保國動用了關係,為師父洗清了冤情,救他出獄。自此,郭大俠才收他為入室弟子。拜師後的習武時間也從出差時的“突擊學習”變成了相對固定的時間,“四年間,師父每年都要到家兩、三次,每次兩、三週或一個月不等。”
馬保國自稱自己的第四位師父是混元太極的第二代傳人王長海,1994年他在鄭州工作後,為了學點兒太極拳,“到公園尋訪過不少打太極的老人”,終於在1997年夏天,在同事加師兄王介民的引見下終於結識了王長海。其後,王長海會在公園教學點教拳。馬保國參加了三次推手學習班,每期月餘,專教推手法,“我期期參加,從不缺課。”
馬保國與王長海
值得玩味的是,馬保國雖自稱王長海為自己的師父,但是在混元太極譜系網中查詢,王長海的弟子共有39位,並沒有馬保國的名字。

那麼,馬保國的混元形意太極門掌門又是怎麼來的呢?簡單的理解就是尚濟師父是學形意拳的,王長海是混元太極的二代傳人,那麼馬保國兩個都學過,所以加到一起,自己創立了“混元形意太極門”。
馬保國混元形意太極其實是A+B得來
按照這樣的累加方式,恐怕將來馬保國的徒弟也可以再學一門A拳、B掌之類,然後自創混元形意太極A拳,以此類推,便人人皆可掌門也。
要想成為傳人,究竟要分成幾步呢?
僅以陳小旺的傳承譜係為例,根據陳小旺太極拳總會公佈的章程,弟子分為親傳弟子、入室弟子、再傳弟子三個層級。學拳三年經過兩名以上的弟子推薦後可申請成為弟子。親傳弟子由陳小旺親自傳授技藝;入室弟子是經過完整的拜師程序,被師門正式接收的弟子,可由恩師許可的優秀弟子代師傳授技藝;再傳弟子是指由陳小旺認可的親傳弟子或入室弟子再度傳授的弟子。
光是在公開譜系中記錄的,目前陳小旺這一支就有超過500名“傳人”弟子。太極的傳承就像一張巨大的網,不斷地分叉、延伸,參差不齊的傳人也許就在你的身邊,而馬保國或許就是其中之一。
太極的傳承像一張網蔓延開來
當武館成為名利場、師門淪為身份的附庸,造勢炒作、弄虛作假便蔚然成風。
05.登峰造極的太極“絕”技
陳氏家族理事會的負責人陳一華說,陳氏的先輩陳王廷自幼習武,少壯時行兵走鏢,平賊剿匪無數,晚年潛心研究武術,創編出了太極拳。在那個時代,太極拳就是安身立命的殺人技。陳一華少時就听說,陳克忠可以做到,坐在那讓人打,可以把人彈出去。“以前太極拳全打方寸間,講的就是打穴位,一擊致命。這門功夫,在克忠老師去世後,就已經失傳了。”
陳氏家族理事會的負責人陳一華(資料圖)
陳鑫是陳氏太極傳人中首位將陳式太極拳武功秘籍系統形成文字的傳人,他編寫了《太極拳講義》和《三三六拳譜》。《太極拳講義》講的是入門,是演練的指導性權威著作,《三三六拳譜》則是陳式太極拳高層次最珍貴的內容,當時手抄兩本,一本給了陳椿元,一本給了陳克忠,只可惜因為戰亂,兩本拳譜也都失傳了。
後來,陳伯先根據族叔陳克忠的描述,將《三三六拳譜》的大概輪廓寫了下來——封面左上角從上而下寫著《三三六拳譜秘本》,字為歐體,筆勢風神道勁,約20厘米大小,其“六”字是鉤勒陰字。右上角寫著:“民國歲次甲寅成”。中行寫的是“陳氏家藏”。字均小於左上角之字。揭開封面的背面,是氣勢雄偉兩行的顏體楷書:“極秘極密,勿輕示人。可傳則傳,否則焚之!”
在陳家溝,至今還流傳著陳克忠“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的趣事。一次練功小憩時,一隻蒼蠅正好落在了陳克忠的背上,陳克忠便喊徒弟把蒼蠅“拿開”,徒弟一下笑了,“蒼蠅能拿住嗎?只能拿東西拍啊!”沒想到,蒼蠅真的在陳克忠的脊樑上一動不動,一個勁地抖動小細腿,但像被磁鐵吸住一般,欲飛不得。
陳克忠的“蠅蟲不落”和外界盛傳的“雀不飛”異曲同工。陳氏的老人們都表示,“雀不飛”真的存在過,鳥在手掌上,蹬爪起飛那一瞬間,手掌向內縮,使鳥失去著力點,飛不起來,這也是符合物理規律的。“只可惜太考驗功夫了,現在估計已經沒人練到家了。”
陳氏的老人雖不願承認,但事實擺在眼前,因為種種歷史原因,昔日太極裡最登峰造極的技術現在已經失傳了。
06.太極可以上擂台
1980年,陳家溝建了第一所公辦武術學校。2000年,武術體校以38.5万賣給陳小旺家族,改名為“陳家溝太極拳學校”。現任校長是陳小旺的弟弟陳小星。
陳家溝太極拳學校
“本身太極拳就是一門武術,在冷兵器時代,是要上戰場,是要命的。”校長辦公室的會客桌前,陳小星點起一根煙,一字一頓地說。校長辦公室的窗前就是操場,兩個班的學員正在練早課,東邊的養生健班在教練的帶領下,合著音樂緩緩地練著雲手。西面的專修班,20個十多歲的孩子咬緊牙關,舉著槓鈴,時不時還會傳出吃力的嘶吼聲,不大的操場間彷彿隔著涇渭分明的界限。
陳小星指了指窗外說,“你看,我們學校有兩種班型的設置,現代太極拳也分養生的和競技的兩種。”陳小星說。
走進學校的武術館,左右兩邊擺放了兩個擂台,一邊是練習摔法的摔跤台,另一邊是練習散打的擂台。學校的老師說:“外人都誤解太極了,任何傳統武術都和這些摔法、腿法、拳法的基本功分不開。”
王占海也說,真正的實戰太極是完全可以和其他的拳種上擂台較量的。“我們都上過擂台,數不清和多少人打過了,過去我們各個拳種之間互相切磋是常有的事兒。”
07.怪象:陳家溝開拳館不如海外教拳
早在1992年,河南便開始打造少林、太極兩個品牌。但目前屬於陳家溝的武術館、武術學校卻只有幾所,學校規模也普遍較小。舉個例子,溫縣超過500人的太極拳學校僅幾家,而在登封超過5000人的武術學校就有6家。
與少林的火熱相比,不足百里之外的陳家溝顯得有些寂寥。陳家溝村村支書陳景約說,陳家溝現有人口3040人,700多戶,10個村民小組,在外的拳師200多人,太極拳學校4個,大部分武館都是家庭式的,約有40家。
在陳家溝學拳的外國人
2003年,焦作曾在全市1400多所中小學校推廣太極拳,效果不太明顯。而2010年登封首次在該市中招體考項目中新增少林五步拳,體育滿分為35分,其中,少林拳占到了5分。
有人說,這是因為講太極的電影拍得太晚了,遠遠沒有講少林的電影火。
1982年,李連杰主演的電影《少林寺》的橫空出世,讓偏居一方的少林寺走向興旺。30年後,北京奧運會冠軍袁曉超主演,取景陳家溝的3部電影《太極》系列卻沒能給陳家溝帶來盛世。
還有人說,陳家溝人不懂宣傳,少林武校全國巡演,陳家溝太極拳學院連個表演班都沒有。
王占海說,雖然練習太極拳的人有很多,但目前中國太極產業幾乎是零。所有的產值都停留在拳師個人授拳的層面之上,作坊式的產業模式與印度瑜伽相距甚遠。
包括“四大金剛”在內,陳家溝出名的老拳師,都會選擇在海外遊學教拳。校長陳小星說,自己一年幾乎有一半的時間都在海外傳拳,雖然需要自己承擔海外的一切旅費,但是,海外的市場可能比國內還要好。“全世界有近一億人喜愛太極拳,現在,陳氏太極拳基本上是'牆內開花牆外香',陳家溝多數人還在'端著金飯碗要飯'。”
“每門拳種的特點不一樣,有的可能比較適合表演、觀賞,像太極就比較適合大家一起參與,學習套路的門檻比較低。學校裡也經常會收到一些表演的邀約,基本都是教練根據時間安排,各班輪著去。”陳家溝太極拳學校的負責人解釋道。
一位村民抱怨:“現在,在陳家溝教拳最不賺錢了,外面隨便學個一兩年的人開館掙得就是陳氏傳人的好幾倍,會宣傳的就更貴了。大家也都想著,該往外跑跑了。”
一位頗有名氣的老拳師透露,他在海外授拳時,每名學生一節課(1小時)的學費可以達到100到300美元不等,每個班一般有20-50名學生,算下來,一節課就能有上萬美金的收入。
馬保國也曾在英國教拳,2002年2月到2007年1月期間,馬保國在英國教授中國功夫。事實上,他出國是為了支持兒子到英國求學。當時他借了巨債後無力償還,不得已而為之。
“我是靠死工資吃飯,當時我是河南省國企的中層幹部,96年我兒子上大學我連1萬塊錢的學費都籌不到,管戰友借的一萬塊錢,沒飯吃才出國教拳的。”
2001年兒子馬曉陽到英國共讀MBA馬保國下崗,借的學費無法償還。2002年馬保國一家三口去英國教拳謀生。
他一篇自述中如實寫道:“我在國內,沒參加過任何表演和比賽,榜上無名,我到英國教中國功夫的半年內,因缺少生源,入不敷出,是靠兒子打兩份工,才沒有露宿街頭的。”馬保國回憶,“我在英國的街頭表演,與英國武林朋友切磋、比武、招生之後才設立了'一對一'的個人訓練課。”
馬保國在英國的授課地點多為公園等地
慢慢地他也因此聚攬了一批外國“弟子”,成立了英國混元太極拳協會。英國的繼任會長Ferris Jerjis是一位在英國學習中醫、針灸的推拿師,對中國文化十分喜愛。他在英國為馬保國的混元太極拳協會開設了英文的網站、視頻平台、論壇等更新馬保國練拳的視頻、文字資料等,在洋弟子口中,馬保國是“Master Ma”,不過在2017年後便不再有更新。
根據馬保國混元太極拳英國網站的信息,馬保國在英國集體授拳的學費是一天40英鎊(參考,2002年英鎊與人民幣的匯率是1英磅=12.8972人民幣元),兩天70英鎊。
以一堂課20人報名計算下來,馬保國在英國一天的收入就有10318元,而2002年全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僅為12422元。
08.大師翻車,信任感跌至谷底,商機還能等來嗎?
順義溫榆河畔,一幢法式古典風格的獨棟別墅門前掛著“太極禪”三個大字,在這個被地產商譽為順義最適合居住的別墅中就是馬雲、李連杰、王占海投資建設的太極禪首家直營生活館。
一個是最成功的企業家,一個是最有名氣的功夫巨星,馬雲和李連杰和王占海聯手投資一下讓太極人看到了無限商機。
馬雲是太極忠實愛好者
過去,企業家們喜歡在高爾夫球場揮桿打球,如今在馬雲的感召下,郭廣昌、柳傳志、王均金等,很快都成為了“太極粉絲”,一批企業家喜歡穿著白色的太極服雲手養生。
2010年,郭廣昌問經常打太極的馬雲,能否介紹個師傅。馬雲當時只知道上海有個黃忠達,但並未相見,就隨口跟郭廣昌說了。郭廣昌隨後便放下了高爾夫球桿,堅持打起太極來。隨後,復星集團以控股股東的形式投資了上海易星體育發展有限公司(易太極)。復星集團佔股51%,郭廣昌的師父黃忠達以自然人股東的身份持股20%。
有次,王占海和馬雲閒聊時提起了郭廣昌在上海辦太極拳館的事情,“你對太極這麼了解,沒有想過也開一個?”沒想到,這句話倒成了王占海和馬雲合夥搞太極產業的起點。
公司在創立之初,王占海就明確了太極禪的目標定位:“太極禪公司主要滿足企業家等高端人群健身養生、單位培訓、個人休閒、文化旅遊需要。我們將針對市場,對太極拳做簡單易學套路的改編,制定專業和業餘選手的交手規則。”為了攻克目標人群,太極禪還自主研發了一套針對年輕人的身心訓練體系“雲手FIT”,王占海介紹,“雲手FIT”和大家在健身房裡練的crossfit很相似,“練完可以出汗,也有減肥的功效。”
太極禪館內實景
從中老年喜愛的廣場操到高端企業家,太極的主要人群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對於企業家拜師太極拳師,王占海有著自己標準。“我收徒有兩個標準,一種是真的願意花時間和精力鑽研太極拳的,將來要從事太極拳專業競技的;另一種就是願意為傳承太極拳搭建平台和貢獻力量的,這裡面就包括各行各業的人,尤其有很多企業家。”
王占海說,後一種的基數要遠比想要從事太極拳的專業競技人才多得多:“從我父親開始到我,我們大概在全世界有五萬到十萬人的弟子,真正的專業競技人才不過幾千人,兩類差不多比例是20比1。”
太極禪的生活館內,到處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裝潢,光是這套古典氣質與現代風韻的裝修,就花了好幾百萬,門廊的書架上擺放的都是馬雲的傳記和書籍。館長楊志君表示,北京太極禪會館目前最主要的體驗人群是公司團隊建設、單位培訓和親子體驗。雖然每天來館裡體驗的人很多,但因為運營成本比較大,“實話說,現在並不怎麼賺錢。”
傳武大師們的幾次“翻車”讓大眾對太極的信任度降到了谷底,而這一次,太極能抓住企業家這棵救命的稻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