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日 星期五

工地負責人意識到炸出了古墓,於是立即將此事上報到當地文物部門,很快吉水縣文物局就派出考古專家趕往現場

上世紀90年代,負責京九鐵路吉水段施工的中鐵十六局,在江西省吉水縣城南的恩江北岸,對一座小山包進行爆破取土時,意外炸出了不少青磚。工地負責人意識到炸出了古墓,於是立即將此事上報到當地文物部門,很快吉水縣文物局就派出考古專家趕往現場,經過初步勘探專家表示,小山包是封土堆,下面很可能埋葬著大墓。於是,當地文物部門立即上報了上級部門,在得到上級部門批示發掘後,立即對大墓展開了搶救性發掘。

經過初步發掘,大墓呈“凸”字形,墓葬東西長30米,南北寬30米,佔地約900平方米,墓室用青灰色網錢紋花紋磚砌成,大墓由墓門、甬道、前室、耳室、後室和正方形迴廊組成。發掘出的墓室規模宏大,結構複雜、形制奇特,但是在發掘的過程中發現大墓早年曾被盜。經過發掘,考古人員在墓中出土了120餘件隨葬品,其中有銅、鐵、陶、瓷等器物,其中有極為珍貴的人物神獸青銅座燈,造型優美的青銅雌雄朱雀、青銅白虎,這些在江西都屬於首次發現。

讓考古專家們感到驚奇的是,整個大墓均使用乾砌法,磚與磚之間沒有使用任何的粘合物,經國家文物局考古專家實地考察後認定,此墓為“東漢大型藻井磚室土墩墓”。此墓建於三國東吳晚期,距今已1700多年,目前在江南其他地方還未發現過如此規模宏大的墓葬,因此吉水大墓被譽為“江南第一墓”。

據相關專家研究考證推測,大墓的墓主人為三國時期東吳的譚紹,因為在吉水縣附近有個譚埠村,而該村早就有孫權姐夫墓在“三碗齋”的傳說。譚紹早年讀書中舉,外出在吳國做官,譚紹而是東吳孫權之妻潘皇后的姐夫,可以說也是皇親國戚。後因宮廷權位之爭失勢,譚紹便攜家人返回了家鄉,死後葬於吉水城郊的張家屋下東側,共3家,“品”字形排列,封土高八九米,形狀像三碗大齋飯,故稱“三碗齋”。

由於修京九鐵路的需要,國家文物局下發了批文,第一種方案是對大墓原址進行整體搬遷,第二種方案就是京九鐵路改變線路,專家表示當時京九鐵路差點為其改道。而現在博物館內的大墓,是後來文物專家們按一比一的比例重修的。先前我們說去原大墓使用的是乾砌法,磚與磚之間沒有使用任何粘合物,但專家們在重修的時候始終無法做到這一點,最後實在沒有辦法只好用水泥砌成,對此專家們表示十分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