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8日 星期三

隔離病區啟用以來,共收治了100多名疑似病例,其中確診新冠肺炎患者4例

臨近春節,新冠肺炎疫情陡然嚴峻,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內科副主任胡吉、“95後”重症護理護士韓信、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曾大雄、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重症醫學科護理組長朱碧琳,或留守蘇州抗疫陣營,或奔赴湖北馳援,他們都義無反顧地加入了疫情防控戰鬥中。

在抗疫期間,他們提交了入黨申請書,用行動踐行“與死神拔河,與時間賽跑”的“入黨申請”。
臨危受命,開設隔離區
疫情嚴峻,開設隔離病區迫在眉睫,1月27日,胡吉臨危受命,擔任醫院隔離病區和滸關院區發熱門診負責人。
接到醫院安排部署後,胡吉迅速與後勤等相關部門協調,與感控專家探討,充分預想隔離病區各方面的工作及可能存在的漏洞和困難。不到一周的時間,隔離病區的人員、場地、物資配備、感控措施順利完成,並於1月31日正式啟用。
胡吉介紹說,隔離病區的醫生護士來自醫院各個專科,普遍缺少呼吸疾病尤其是傳染性疾病的診治和護理經驗。
針對這一情況,胡吉迅速梳理工作流程,制定工作條例,對每一位醫護人員進行上崗前培訓和具體的專業指導。


圖為胡吉在詢問一位疑似病人身體狀況。受訪者供圖
隔離病區啟用以來,共收治了100多名疑似病例,其中確診新冠肺炎患者4例。“既要做到不疏漏新冠肺炎的排查,又要及時救治各種急重症患者,這場挑戰不小。”
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後,胡吉沒有休息過一天,手機24小時在線,經常從早忙到晚。“這是一名醫生應該做的。雖然忙碌,但病人安全撤出隔離病區的時候,是我們最滿足、最欣慰的時刻。”
總有人要去,這是使命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來臨之時,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95後”重症護理護士韓信沒有絲毫猶豫,主動請戰參加蘇州市第一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奔赴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
“總有人要去!從學這個專業開始就知道自己的使命,我想用自己的專業為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雖然今年我才24歲,但我已經準備很久了!”
到達武漢後,看著患者求助的眼神,韓信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

圖為韓信與患者合影。受訪者供圖
在醫院,部分患者有焦慮和不安的情緒,韓信會一邊操作一邊和他們耐心交流,讓他們放鬆心情,更好地配合醫療護理。
一位老人不願意量體溫,韓信拍著他的肩膀說:“爺爺啊,我要很嚴肅地批評您,您看隔壁阿姨表現多好,我馬上就畫一朵小紅花獎勵她!”爺爺被逗樂後便主動配合治療。
病房不允許家屬陪同,所以當患者有任何需要時會按床鈴,換補液、接水、協助上洗手間、感覺不舒服……病房鈴聲不斷,韓信腳步不停。
一天,醫生下達醫囑:給50床的老人皮下注射升血小板的藥。韓信核對後走到床邊,細緻地跟老人解釋要用的藥,老人認出他來。“小伙子,你打針蠻好的,你的照片我看了三天。”
回到駐地後,韓信收到老人發來的照片,上面寫著:“你的打針技術很精湛!謝謝你為我治療!讓我們攜手並肩戰爭病魔,讓我們一起加油!”
逆行“回家”,奮戰武漢一線
“呼吸科是抗疫主戰場,呼吸科醫師是戰鬥主力軍,看著家鄉的父老鄉親受苦,絕不能袖手旁觀。”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曾大雄是湖北人。疫情發生後,他主動請纓,踏上“回家”之路,成為江蘇省第五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並擔任蘇州二隊副隊長。
在到達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的26個小時內,曾大雄所在的蘇州二隊就整建制接收E3-7病區的51張重症病床。
由於時間緊迫,患者病情危重,新建病區的各種醫療流程尚不成熟,曾大雄在排班時毫不猶豫率先上陣,與隊友在3小時內收治了13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

圖為曾大雄為患者診治。受訪者供圖
曾大雄還與隊友成立了病區超聲突擊隊、營養支持和凝血質控小組、自在呼吸質控小組和院感及防控小組,探索新冠肺炎患者的多髒器整體治療的“蘇州模式”。短短三週時間,病區的17名重症患者全部康復出院。
作為醫療組組長,曾大雄所負責的醫療組內有半數患者年齡超過70歲,其中多位老年患者並有多髒器功能不全,臨床診治壓力較大。
曾大雄與組員每日堅守,即便是休息時間也會輪流進入病區,觀察患者病情變化,製作好每個重症患者的症狀、檢查結果、臨床用藥等方面的動態記錄表格,並要求全部組員對所有患者的病情和診治方案都瞭如指掌。
有一次,醫療組收治了一位年長女性患者。入院時,由於存在飲水嗆咳、手足麻木、雙下肢癱瘓等多種症狀,患者情緒非常焦躁,對醫護工作極不配合,經過曾大雄耐心細緻地反复溝通,終於穩定了患者情緒。
通過檢查,很快地明確了其合併的神經系統疾病,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快速地緩解其症狀,使患者能夠安心配合治療,很快康復出院。
除了戰鬥,別無選擇
疫情發生後,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重症醫學科護理組長朱碧琳第一時間向醫院遞交請戰書,並於2月11日奔赴湖北黃石支援。
在黃石市中醫院,朱碧琳的主場依然在最危險的重症監護室。為了盡量延長在病區內的有效工作時間,在休息時她反复模擬練習穿戴防護設備,做到十幾分鐘內完成穿戴全套防護設備的13個步驟。

朱碧琳為患者治療。受訪者供圖
朱碧琳既要根據不同病人的治療卡和醫囑,為他們進行抽血、測血糖、用藥、霧化、營養治療等,同時還要負責病人口腔護理、氣道護理、皮膚護理等,有的病人需要進行俯臥位通氣,每兩小時翻一次身,有的還要做好餵飯、打水、協助大小便等生活護理。
原來很多人幹的活,在這個危險而特殊的戰場,都只能一個人幹。
兒童醫院的護師照顧成人患者,朱碧琳沒有覺得不適應,反而把自己日積月累為孩子穿刺的技能派上了用場,戴著三層醫用手套,她依然能靈活地為患者靜脈穿刺。
“在病區裡是忙碌且充實的,脫完防護服,衣服被汗水浸濕,雙手摀出褶皺。可與一個個從死亡邊緣拉回來的鮮活生命相比,都是小事。”
朱碧琳負責的一名老人有腹瀉的症狀,一天大便好幾次。有一次不小心弄到了身上和床上,朱碧琳二話沒說端了盆水幫他擦身子,換床單。
看到老人在悄悄抹眼淚,朱碧琳問他是不是想家了,他哽咽地說:“小姑娘,謝謝你,搞得這麼臟,你也不嫌棄。”朱碧琳說:“爺爺,沒事,你只管好好養病,其他的我們幫你弄好,這樣舒服了,恢復得也快,現在開始我們就是一家人,您有什麼需要就說。”老人對朱碧琳豎起了大拇指。
朱碧琳覺得那一陣子不管是病人還是醫生護士,豎大拇指成了大家溝通的一個特殊手勢。“我們給病人加油,病人給我們點贊。”
還有一次,病人口鼻腔大量出血,朱碧琳和同事們整整搶救了五個小時,命懸一線,驚心動魄,最後終於把病人從死亡線上搶過來。“下了班,大家渾身濕透,筋疲力盡,但都無比開心。”
在朱碧琳看來,照顧重症老人有時候和照顧重症孩子是一樣的,需要耐心和溫柔,讓他們感受到溫暖。“在這個戰場,除了戰鬥,別無選擇,除了死生,別無大事。”

圖為胡吉參加入黨宣誓儀式。受訪者供圖
在疫情面前,胡吉、韓信、曾大雄、朱碧琳衝鋒在前,經受住考驗,破格火線入黨。他們把初心落在行動上,把使命擔在肩膀上,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戰斗在最前沿,用醫者仁心和責任擔當踐行著入黨申請書中的莊重承諾,“與死神拔河,與時間賽跑”!
記者王龍龍宋靜
本文系中青網教育微信(ID:zqwjypd)原創轉載請留言註明出處
留言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