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8日 星期三

前言:在疫情期間備受大家關注的電視劇《安家》也圓滿結局了,仔細品味,我們不能把《安家》簡單的規劃在行業劇裡面,它更多側重的是人物的情感,命運以及成長。




孫儷所飾演的女主房似錦,熱情大方,自帶氣場,嘴裡總說著“沒有我賣不出去的房子”,“堅強”兩個字在她身上變現得淋漓盡致,可隨著情節的發展,真正的她孤單脆弱,稚嫩堅強的外邊來掩蓋自己內心的裂縫。
房似錦原名“房四井”,是家裡排行老四還差點被媽媽扔進井裡的女兒,靠著爺爺對她的自主與疼愛,她有了上學的機會,可從小品學兼優的她卻被撕了錄取通知書,被迫去外面打工補助著這個吸血鬼一般的家庭,一直供應著弟弟的開支。
作為銷售冠軍和店長的她在媽媽潘貴雨眼裡就是瀟灑肆意輕鬆一般,潘貴雨看不見女兒受的苦,她把對女兒的索取看得理所應當,她的關注與寵愛都在小兒子房家棟的身上。

房似錦在血緣親情面前的忍讓與包容並沒有換來家庭的愛和重視,無底線的付出反而讓她越來越迷茫,越來越苦惱。
因為房似錦家庭對她的傷害,造成了她不近人情的假象,剛到靜怡門店時她對朱閃閃的刁難,撬了王子的客戶,對老油條的各種看不慣,冷漠的家庭讓她的性格發生著改變,她總是面無表情,甚至連吃飯的時候都是狼吞虎咽,人物感情幾乎是麻木的。
可能只有房似錦自己知道為了掙錢,她只能拼盡全力,面子和眼光對她來說都不重要。如果不是遇見徐姑姑,還不知道什麼時候她才能發現自己的熱心與善良,外冷內熱的形像不過是她自我保護的一種手段。她自認為人與人之間都是利益關係,高中就拼命打工的她認為只有物質基礎足夠,她才能找到一丁點的安全感。
在奧地利作家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中,有這樣的一個觀點,孩子會根據自己在家裡的不同地位而形成不同的心理暗示,會影響自己的生活方式與行為。
在房似錦的家裡,處於中心地位的一直是潘貴雨的寶貝兒子,房似錦甚至連最起碼的母女情都感受不到,她的失落感更讓她束縛在了這給不了她溫暖的家裡,甚至房家棟的優越感給她帶來了自卑與妥協。

劇中有一集,奔波了兩天的房似錦滴水未進,與此同時潘貴雨卻心疼的看著吃泡麵的兒子,生怕他有一點委屈。
此時的房似錦是沉默的、無聲的,她甚至連和母親吐槽的勇氣都沒有,這就是潛移默化的悲觀影響。
在中國家庭裡,很多都有兩個孩子,作為父母,在孩子做出奇怪舉動或者是情緒波動的時候,千萬不要只是責備,在為孩子付出的同時,也要適當的檢討自己,要把對孩子們的關注度放平,要重視要溝通。
劇中房似錦的弟弟並不是壞,準確來說他是習慣導致,是懦弱,是窩囊。還記得小時候四姐挨打,他會去找爺爺搬救兵,在小孩子的內心,他的姐姐都是一樣的,他也會心疼姐姐。

在耳濡目染之中,他對姐姐的手足親情產生了依賴,尤其面對這買房還房貸,賺錢娶媳婦的時候,他開始躲閃,潘貴雨從小帶給他的優越感讓他猶豫,變得不得不向姐姐要錢。
事實上房家棟最窩囊的地方是面對潘貴雨欺騙房似錦時,他明知道是錯的,不敢苟同卻又不敢阻止,才造成了姐弟之間關係了斷的爆發。
潘貴雨向房似錦要一百萬的時候,他的領導勸過她,毫無底線的容忍並不會給她帶來任何好處,可他我就算對這個家失望透頂她也不肯說不,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縱觀這幾年的電視劇,《都挺好》裡面被打還為二哥解決工作問題的蘇明玉,《歡樂頌》裡被追著還債的樊勝美,她們都一樣讓我們同情又氣憤,為什麼不狠心來結束這些“無底洞”呢?

反觀現實被家庭折磨的孩子們太多太多,就連正常家庭裡都會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吵架,被爹媽寵愛的孩子也會感受落寞。
問起很多人,他們都會說一句“可他畢竟是我的親人啊”。是啊,所謂血脈就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生活不是方程式,它不會有標準答案的。那些一次又一次妥協的“房似錦”們,還是會自我安慰,會把這個家當作自己的心靈歸宿。
正所謂及時止損,絕對不應該是孩子一方的責任,父母更應該縱觀全局,放好心態,給你們沒照顧好的那個孩子多一些關愛,他們一直在渴望你們多停留的目光。

要知道非獨生家庭從來都不是一個貶義詞,非獨生家庭的孩子更要多一份幸福。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
家裡的每一個孩子都是花園裡嬌豔欲滴的玫瑰,而父母就是辛勤的園丁,每一朵鮮花都要得到同等分量的重視和關心。
沒有一個人是家庭的附屬品,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健全的獨立的人。父母不要吝嗇自己的情感表達,要讓孩子們明白一個道理,兄弟姐妹不是來分走愛的,而是上天派來多愛你一點的天使。
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們已經無法選擇生面的起點,我們能做的就是擊退人生路上的悲哀與不幸,把自己的生活掌握在自己的手裡。生活的常態就是見招拆招,為自己負責才能打好手裡的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