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重點:
1這篇論文從“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中提取了160個世界各地的新冠病毒組成了系統進化網絡。
2他們發現全球感染人類的病毒可分為ABC三個類群。
A群新冠病毒,是在人類社會里傳播的最原始的病毒,A型病毒並沒有在武漢和中國大範圍地出現,更多出現在美國和澳大利亞。B群新冠病毒,被認為是通過A群突變而來,分佈以亞洲為主,但是亞洲以外的每個B群都進化出了突變;而C群冠狀病毒被認為是B群突變而來,在中國大陸不存在,主要在歐洲分佈。
3為何A型病毒並沒有在武漢和中國大範圍地出現,這可能是因為A型並不適應當地人的免疫系統,所以才變異成了B型,但也可能是因為當地更多的病例是由B型感染者傳染出去的,即遺傳學上的“奠基者效應”(founder effect)。
4其實,這篇論文本身其實並沒有直接回復大家都關心的問題“新冠病毒是起源於美國,還是中國”。據悉,作者已經更新了他們的樣本至1000例,但目前尚未通過同行評議發表出來。
5關於病毒的起源,我國的學者也發布過不少論文,劍橋大學這篇研究幾乎是在重複我國學者的工作,正如歐美的防疫一步步驗證我國已經驗證的問題(比如戴口罩、加強隔離等)。
一場新冠病毒疫情,始於2019年年底,結束似乎還遙遙無期,還有愈演愈烈之勢。
但是,這次疫情源頭是哪兒,一直備受關注。
近日,一項來自劍橋大學遺傳學家彼得·福斯特(Peter Forster)博士團隊的研究引發熱議,他們從新冠患者分離的第一批160個完整基因組序列分析發現,新冠病毒起源可能來自美國和澳大利亞,而不是中國武漢患者。
(劍橋大學新冠病毒進化研究引發爭議。來源:劍橋大學官網)
無獨有偶。4月10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接受媒體採訪,談及海外疫情時也表示:“如果(疫情)沒有控制住,只能說明兩個問題:一是可能除了武漢以外,還有別的源地,我們沒有發現,也許在國外還有;另一個問題,也許是因為他們防疫措施不到位。”
(曾光教授判斷,病毒源頭不排除來自國外的可能性。來源:中新視頻)
新冠病毒的來源,已經成了一個“燙手的山芋”,它到底來自哪裡,我們一起來看看。
新冠病毒源自哪裡?
3月30日,劍橋大學研究人員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ANS)以“Contributed”( 注:Contributed的一種機制,即可通過院士內推發表論文。)的形式發表了一篇針對病毒溯源的研究,他們發現全球的新冠病毒已經變異為A、B、C三種類型,並且這三種類型的病毒在全球分佈範圍各不相同[1]。
(英國劍橋大學研究人員關於新冠病毒進化的研究快速發表。來源:PNAS官網)
仔細看來,這篇論文沿用了中國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團隊發現的BatCovRaTG13病毒[2](即新冠病毒在動物中的”祖先”)作為源頭,從“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中提取了160個世界各地的新冠病毒組成了系統進化網絡。
(通過全球不同地區來源新冠病毒基因組做出的進化樹。來源:劍橋團隊研究[1])
A群新冠病毒,是在人類社會里傳播的最原始的病毒,上圖可以看出:A群在中國、東亞、美國、澳大利亞、歐洲均有分佈。
這項進化分析研究的作者將A群分為了兩個亞群:
T-等位基因亞群中,有4個中國人(來自中國廣東省)帶有祖先基因組,而3名日本人和兩名美國病人則有許多突變,據報導,這些美國患者有曾在武漢疑似疫情暴發地的居住史;
C-等位基因亞群,其中包括來自武漢的5個人(有兩個攜帶祖先基因),另外8個來自中國其他地區和鄰近國家的東亞人,該亞群有近一半(15/33)主要位於美國和澳大利亞。
(劍橋新冠病毒進化研究對病毒起源的分析。來源:劍橋團隊研究[1])
B群新冠病毒,被認為是通過A群突變而來,分佈以亞洲為主(93個里面佔74個),中國武漢22例,東部其他地區31例。較早的B群完全在東亞傳播(共26個),但是亞洲以外的每個B群都進化出了突變(共19個),作者認為這種現象可能不是因為B群在中國傳播而自然發生的突變導致的,而是因為B群本身適應了亞洲人群,需要再次突變以適應歐美人群。
而C群冠狀病毒被認為是B群突變而來,在中國大陸不存在,主要在歐洲分佈(11例),新加坡有5例,中國香港、中國台灣和韓國也有。
該論文作者還討論了病毒在歐美的傳播鏈條:
巴西的第一例病人是訪問意大利後感染的,其病毒屬於C群;
墨西哥的病毒也是意大利起源的,是2020年2月28日在墨西哥的意大利旅行者身上被檢測出來;
意大利的病毒源頭是德國,一位在慕尼黑Webasto公司工作的員工。
結合上述信息,這篇論文本身並沒有回復大家都關心的問題“新冠病毒是起源於美國,還是中國”。
據悉,作者已經更新了他們的樣本至1000例,但目前尚未通過同行評議發表出來。
而後,論文作者Peter Forster博士接受了環球時報耿直哥採訪表示[3],不論是哪篇論文,目前仍無法就病毒的來源地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
他對A族群的分佈問題,也做出了回應:
“為何A型病毒並沒有在武漢和中國大範圍地出現,這可能是因為A型並不適應當地人的免疫系統,所以才變異成了B型。但也可能是因為,武漢當地更多的病例是由B型感染者傳染出去的,即遺傳學上的“奠基者效應”(founder effect)。”
至於A型為何更多出現在美國和澳大利亞,他認為這有可能是因為A型更適應那里人的免疫系統。
但是,A型在武漢出現過,感染過一些武漢人,也感染過有武漢居住旅行史的美國人。
所以,從現有證據來看,美國的A型病毒仍然可能是從武漢居住史這個途徑過去的。而並不是有些人猜測的“起源於美國”。
(Peter Forster博士回應耿直哥採訪原文。來源:環球時報評論[3])
“病毒源自美國”真的實錘了嗎?
事實上,關於病毒的起源,我國的學者也發布過不少論文,劍橋大學這篇研究幾乎是在重複我國學者的工作。正如歐美的防疫,一步步驗證了我國已經驗證過的問題(比如戴口罩、加強隔離等)。
2月21日,國內的預印本網站ChinaXiv上曾發表過一篇論文,也是將新冠病毒分為了三個族群。
(國內學者2月份發表的新冠病毒進化傳播研究。來源:ChinaXiv[4])
當時,這篇論文主要的熱點集中在破除了“病毒源自華南海鮮市場”的認知,但我們仔細閱讀下來就會發現,劍橋大學的研究幾乎和該論文如出一轍。
(國內學者2月份新冠病毒進化傳播研究裡的全球分佈地圖。來源:ChinaXiv[4])
可以看到,同樣的有A、B、C三個族群,不過我國學者是以B群為最早期的病毒群;
而後來我國學者這篇論文,被台灣某節目引用論述是否源自美國而大火,騰訊醫典此前也曾專門做過解讀:
美國雖然有更多的病毒種類,但是基本上都與中國患者有關:患者要么到過中國,要么在中國以外的國家接觸過中國的患者。
(美國確診病例分佈和溯源。來源:美國CDC[5])
因此,分析了這麼多,源頭到底是哪兒?目前暫未可知。
不過,從越來越多的研究追溯發現,中間宿主可能是分佈在東南亞國家的馬來西亞穿山甲,病毒的起源可能不是中國。
尋找真正的源頭是科學問題,也是讓類似的疫情不會再次上演的重要因素,我們就讓子彈再繼續飛一會吧。
參考文獻
[1] Peter Forster, Lucy Forster, Colin Renfrew, et al. Phylogenetic network analysis of SARS-CoV-2 genomes. PANS. 2020.
[2] Zhou P, Yang XL, Wang XG, et al. A pneumonia outbreak associated with a new coronavirus of probable bat origin. Nature. 2020, 579(7798):270-273.
[3] 環球時報新媒體. 《這篇論文,能說明“病毒並非來自中國,而是美國嗎”?》
https://view.inews.qq.com/a/20200411A0627T00
[4] Yu WB, Tang GD, Zhang L, et al. Decoding evolution and transmissions of novel pneumonia coronavirus using the whole genomic data. ChinaXiv. 2020:202002.00033.
[5]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cases-in-us.html
【主創團隊】
作者:蔣永源:知乎大V@阿源老師第三軍醫大學內科學碩士
編輯:葉正興、王鳳靈、喬輝
排版:周舟
運營:趙亞楠
統籌:張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