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6日 星期一

有的疫苗,比如五聯疫苗(DTaP-HiB-IPV)、肺炎球菌結合疫苗(PCV)、口服五價輪狀病毒疫苗(RV5)的接種窗口較短,延遲接種可能導致上述疫苗無法打滿全程。


目前,全國大部分地區已經恢復預防接種門診。由於疫情尚未完全解除,預約及接種仍然存在限流,一些寶寶的疫苗補種接種預約已經排到一個多月以後。

最近,家長和兒科醫生們都非常擔心小月齡寶寶錯過重要疫苗的接種時間。

1 抓住接種窗口期,抓緊“補種技術方案”
有的疫苗,比如五聯疫苗(DTaP-HiB-IPV)、肺炎球菌結合疫苗(PCV)、口服五價輪狀病毒疫苗(RV5)的接種窗口較短,延遲接種可能導致上述疫苗無法打滿全程。
如果錯過RV5,超齡之後尚能退而改用(國產)口服單價輪狀病毒疫苗(RV1);如果錯過DTaP-HiB-IPV,超齡之後只能改用相應的單苗;如果錯過PCV,目前沒有疫苗可以替代,即使根據3月18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的《關於印發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疫苗遲種補種技術方案的通知》,如受種者接種年齡已超出疫苗使用說明書,在受種者或其監護人知情同意後,可以繼續完成剩餘劑次接種,還是需要趕在12月齡之前完成基礎劑次。
2 優先接種可預防嚴重疾病的疫苗
以疾病嚴重程度作為排苗方案的參考,已經成為繼國家免疫規劃疫苗之外的選擇原則,並在我國部分地區和預防接種中心實施。以下圖表來自深圳市龍崗社區。

(點擊放大可以看得更加清楚)
有些家長可能認為,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即計劃內疫苗/一類疫苗)是必須接種/值得接種的,而非免疫規劃疫苗(即計劃外疫苗/二類疫苗/自費疫苗)是沒有必要接種/不值得接種的。其實,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規劃,這與每個國家的經濟水平、公衛支出和疾病預防情況等有關。在我國,目前,免費疫苗暫時只能覆蓋傳染性極強、危害性極大的某幾種疾病,隨著經濟發展,列入免疫規劃的免費疫苗種類想必也會越來越多。非免疫規劃疫苗是重要的免疫補充,能夠給寶寶提供更多的保護,對寶寶來說也是非常有必要、非常值得接種的。
作為家長也要考慮到小月齡寶寶最高發、最危險的疾病,除了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如,卡介苗(BCG)、乙肝疫苗(HepB)、脊髓灰質炎疫苗(IPV & OPV)、百白破疫苗(DTaP)、麻腮風疫苗(MMR)等,非免疫規劃內的疫苗,如肺炎球菌結合疫苗(PCV)也需要優先考慮。
肺炎球菌性疾病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需要“極高度優先”使用疫苗預防的疾病。肺炎球菌性疾病是一系列疾病的總稱,引起的疾病不止“肺炎”,還包括菌血症、腦膜炎和其他器官感染等,這些疾病可能導致寶寶死亡,或者出現耳聾、癱瘓、智力低下等嚴重後遺症。WHO建議在全球兒科免疫計劃中納入PCV,目前已有125個國家和地區將其納入本國免疫規劃。
3 規定時間內儘早接種更多的疫苗
要讓小月齡寶寶儘早接種相關疫苗,通過主動免疫的方式,抵禦嚴重疾病的侵襲。
最近幾年,探討免疫接種程序時,常會提及“載體初導作用”。“載體初導作用”是指,在不同疫苗中,後者疫苗的抗原蛋白與前者疫苗的載體蛋白非常相似,接種前者疫苗之後,機體對載體蛋白的免疫力可增強後者疫苗的免疫原性。一些研究,希望通過“載體初導作用”理論,重新制定更具成本效益的免疫計劃,調整免疫程序,從而減少接種劑次,節省人力和費用。
但是不同疫苗載體蛋白相互間的免疫影響十分複雜。比如,有些研究涉及到百白破疫苗(DTP)和肺炎球菌結合疫苗(PCV),我們追溯實驗設計和結果討論,發現與免疫程序即接種時機和接種間隔也存在一定的相關性。目前,還沒有國家或者國際組織通過“載體初導作用”調整免疫程序,也沒有“必須先接種DTP後再接種PCV”的說法,也沒有“必須先接種聯合疫苗再接種肺炎球菌結合疫苗”的說法:
絕大多數國家,PCV的首劑接種年齡都在1.5月齡(6週齡)或2月齡;大多數國家,都採用了3劑次或4劑次的免疫程序;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不管採用什麼程序,都沒有先DTP後PCV的規定。因為,2歲以下尤其是6-11月齡的寶寶是侵襲性肺炎球菌性疾病的高風險人群,延誤接種PCV只會增加風險,而儘早給小月齡寶寶接種肺炎球菌結合疫苗,才是避免罹患肺炎球菌性疾病的最佳方式。
PCV在我國目前採用“3+1”免疫規劃程序,是目前循證醫學驗證最優程序,小寶寶6週齡時就可以接種PCV的首劑次,之後每劑間隔4-8週,如果因為各種原因錯過了6週齡的首劑次,也可以在2、4、6月齡各接種一劑基礎劑次,在12-15月齡再接種一劑加強劑次,完成全部劑次就可以給寶寶良好的保護效果。